中國印璽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,從春秋戰國開始,人們的日常生活很多時候均離不開它,印璽的使用既是身份的象徵亦是信實的代表。上古時代印璽多以銅作材料;至七國時,王侯有用玉作璽。到明清兩朝用玉石作璽印更為盛行,而田黃和雞血石也甚得文人雅士喜愛。
中國近年經濟發展蓬勃,富裕之人越來越多,乃至拍賣之風甚盛,明清帝后之玉璽更為天價之收藏品,影響所及;但凡與皇室有關的璽印俱成愛好收藏者之獵物,例如最近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春季拍賣(收藏2010第四期) ,有清乾隆碧玉八旗將軍統領印璽(九件) ,其估價不菲。
至於明代印璽,目前拍賣紀錄甚少,故宮所藏明代印璽多為白石與壽山,卻又因年代久遠之故,印璽的表面多因鈣化而變質,所以看起來頗不美觀。鄙人愛好收藏古印璽多年,有幸偶得機緣收到一組明代紅瑪瑙印章,分別是: 司禮監 (圖一)、朱批處 (圖二)、禦馬監(圖三)、象房(圖四)、惜薪司(圖五)和兵仗局 (圖六)等。這等印章都是明朝二十四衙門宦官所用的。
(圖一) 司禮監
shuangyanguanz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雙延館主
典當,古時稱為『質』。
《說文》說:「質,以物相贅註1也!」。所以有人說,典當是金融業的鼻祖。又有人說,典當業萌芽於周、漢時代,所以典當聯盟網有以下的一段話:「典當…..初見萌芽于兩漢,肇始于南朝寺庫,入俗于唐五代市井,立行于南北兩宋,興盛于明清兩季,衰落于清末明初,復興于當代改革」。
典當,古時候用『質』,後來用典、當、質、押,雙音連用。典當營業地方又稱『當鋪』,也稱『典庫』、『質庫』、『解庫』、『印子庫』、『典當庫』、『柜坊』、『質舍』、『寄附鋪』等。又北方人所謂以物質錢為『解庫』,江南人則呌『質庫』,而寺院又呌『寺庫』、『長生庫』和『普惠庫』等。
shuangyanguanz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麗景軒
麗景軒為儲秀宮之後殿,與儲秀宮同期建成,面南五間,單檐硬山式黃琉璃色瓦頂,明間開門,內原為后妃嬪居所。慈禧太后為懿嬪時在此生同治帝,光緒十年(1884)慈禧太后移往儲秀宮時,將此殿定名為麗景軒。
傳說,宣統年間,婉容(宣統妻)將這裡改作西式食堂,放置西式餐桌及餐具。這位皇后還向溥儀傳授吃西餐的方法。
shuangyanguanz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雙延館主
珍妃和瑾妃
光緒十三年選秀,五人入選,慈禧弟弟桂祥之女(即隆裕皇后)、江西巡撫德馨的一雙女兒和侍郎長叙的一對千金(珍嬪和瑾嬪)。
後來,珍嬪成為珍妃,受光緒寵愛卻為慈禧所不滿,光緒二十年(1894)被責干預國政,習尚奓華,十一月降為貴人。次年,復封為珍妃。
shuangyanguanz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